口腔癌健康科普
?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口腔癌包括原发于口腔舌(舌前2/3)、颊黏膜、牙龈、口底、硬腭的癌肿,是全球第六大恶性肿瘤好发区----头颈部的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鼻咽癌,居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口腔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6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构成比约为2:1。
我国口腔颌面部癌瘤的患病率在2.5~3.6/10万之间,约排在全身各部位肿瘤的第十位之后。近年来,口腔癌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舌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较快,已接近所有口腔癌症的一半;二是口腔癌的患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20~30岁青年患者并不少见;叁是女性患者逐年增多。早期口腔癌经正规系统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一旦进展为晚期,生存率将直线下降约50%。因此对于口腔癌,早期发现与治疗相当重要。
? ?一、口腔内出现白斑、溃疡别大意
口腔癌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溃疡型、外生型(乳头状型或疣状型)及浸润型叁种。溃疡型肿瘤多发生于皮肤或黏膜前部,表现为边缘隆起的火山口状溃疡;外生型肿瘤表现为菜花样,常合并感染、坏死;浸润型肿瘤发展较快,早期向深部与周围组织生长,表面稍隆起而粗糙不平。
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癌前病变有白斑和红斑。口腔黏膜白斑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癌前病损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块,呈皱纹纸样、颗粒状,甚至发生溃烂。好发于颊部黏膜咬合线区域,患者主观症状有粗糙感、木涩感、味觉减退,其癌变率约3%-5%。口腔黏膜红斑的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上边界清晰的天鹅绒样鲜红色斑块,以舌缘部最多见,其癌变率高达90%。如果出现口腔黏膜白斑、溃疡,超过一个月不愈合的,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是上火了,有炎症了,而自己买点药了事,也不要因为不影响吃喝就不重视,应及时到口腔科检查确诊,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另外,出现牙疼、牙齿松动、麻木、腮腺肿块等也都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排查口腔癌。
? ?二、吸烟、嗜酒、嚼槟榔等是不可忽视的致癌因素
癌症的外在致病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等因素,这些外在因素与免疫、遗传和代谢等内在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口腔局部的长期慢性刺激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包括嚼槟榔、吸烟、嗜酒、阳光照晒、放射线,以及牙残根、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慢性刺激。
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最根本措施。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应消除外来的慢性刺激因素,如及时处理残根、残冠、错位牙以及磨平锐利的牙尖,去除不良修复体和不良的局部或全口义齿,以免口腔黏膜经常损伤和刺激,从而避免诱发癌肿,特别是舌、颊及牙龈癌。注意口腔卫生,不吃过烫和有刺激的食物,提倡戒除烟酒;在户外暴晒或在有害工业物质接触下工作时,应加强防护措施;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抑郁,保持乐观精神,对预防肿瘤的发生均具有一定的意义。及时处理癌前病变是预防和阻断其癌变的重要环节。
? ?三、警惕口腔癌的先兆症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口腔黏膜上(上下唇、舌体、牙龈等)有固定性溃疡,经治疗3~4周后仍不愈者。
(二)口腔黏膜,尤其是颊黏膜上的红色或白色斑块近期扩大、增厚、变粗糙,或出现糜烂、破溃、出血者。
(叁)颌面部、颈部的无痛性包块或淋巴结,近期明显长大,出现疼痛不适,或发生口角歪斜。
(四)在口腔腭咽部或上下唇出现麻木或虫爬等异物感。
(五)口腔内特别是牙龈,发生原因不明的多次自发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