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医师节策划 |口腔医学的探索者与实践者,在变化中追寻无限可能

发布日期:2024-08-19

“拥抱变化”,是陈泽涛在“医”路前行中最直观的感受。自2009年大学本科五年级正式进入口腔领域实习,到如今成为17c呱呱爆料口腔种植科主任医师、研究员,他在临床、科研、教学领域积累了15年经验。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记者与这位口腔专家展开对话。

“学医不是一成不变的,患者需求和诊疗技术都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变化,养成应变能力后,我觉得变化才是最永恒的不变。”

2005年,陈泽涛考上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七年制,对于当时的他而言,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其职业发展道路比较稳定。“工作了几年之后,发现很多病人的牙齿不是按课本长的,实际情况与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在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自己现在很习惯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患者的需求也发生着显着变化,按以往一成不变的方式进行治疗,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科研源自临床,临床问题通过科研解决,二者相辅相成。”在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中,陈泽涛亲历了从传统手动种植到数字化种植的变革,并参与了人工智能决策辅助系统的开发。他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于提高口腔手术的精准性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他的团队在数字化设计、动态导航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将智能化决策支持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

据介绍,经过叁年的努力,陈泽涛团队发表了综述文章,为口腔种植决策的智能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这项研究有助于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并为未来的智能化种植牙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方向。

除此之外,陈泽涛更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口腔种植手术相结合,推动了手术技术的进步。他认为,随着现代高科技手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口腔种植将因智能化决策而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在职业生涯中,陈泽涛已经从追求稳定转变为欣赏并主动寻求变化,认为变化是推动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书育人,培养口腔医学的未来栋梁

“口腔科接诊的病人都是笑着回家的,让口腔医生的感觉特别好。同时目前也让我觉得,一个医生一生中接诊的病人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临床解决不了的诊疗问题回归实验室探究,通过科研提出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案,可以造惠更多的患者。此外,我们需要传承,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医学人才来服务更多的患者。”陈泽涛说。

在口腔教学领域,陈泽涛是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在带教的几年当中,他发现口腔种植学教学的“规范化”十分必要,为此,他组织编写了《单颗后牙种植决策路径及临床实践》,并将此书作为课程内容,教授学生规范化的口腔种植诊疗操作。

此外,陈泽涛还编写了《口腔基础研究导论》,建立科研教学体系、编写教材、开展讲堂……以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潜能。他认为,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和实践指导,可以培养出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口腔医学人才,从而扩大医学教育的影响力。

“拥抱变化”这四个字不仅贯穿陈泽涛的从医道路,也成为他寄语学生的一条重要法则。“面对变化可能会害怕,但无论临床还是科研教学,不可能一成不变,要有拥抱变化的勇气,内心坚定将事情做好,自然而然便会上进,改变自己,让自己成长。”

文|记者 朱嘉乐 实习生 钟佳禾 视频|记者 朱嘉乐 实习生 邹楚婷 通讯员 梁剑芳 王心怡

原文链接:丑迟迟辫蝉://6苍颈蝉.测肠飞产.肠辞尘/补辫辫/迟别尘辫濒补迟别/诲颈蝉辫濒补测罢别尘辫濒补迟别/苍别飞蝉/苍别飞蝉顿别迟补颈濒/120643/52874431.丑迟尘濒?颈蝉厂丑补谤别=迟谤耻别